细节德育,关注每个学生健康成长
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取经,收获颇丰,经过不断的反思提炼准备,为其他班主任介绍了许多经验,班主任们细心学习,此次校内培训活动促使本校班主任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以下是两位老师的收获:
细节德育,关注每个学生健康成长
今天,能够坐在这里和各位老师一起谈谈何汝玉校长细节德育的思想,我很荣幸。若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随着教育实践的丰富,何校长发现如果我们敏锐地抓住细节,深入挖掘细节,就可能找到教育的突破口,甚至可能形成一股强劲的教育旋风,让学生的心海荡起。何校长说“班主任每发现一个细节,都会成为班主任工作成功的铺垫;每注意一个细节,都会使班主任工作的成功多一份希望。”
因此,何校长提出了细节德育的思想。“细节德育”首先要关注德育细节。所谓“细节”是指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件装饰品。而“细节德育”是指敏锐地发现德育细节,耐心地叩问,静静地倾听,深入的挖掘,在细节上做文章,于细微处见精神。抓住了细节,也就找到了教育的突破口。
何校长“细节德育”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点:以礼导其行,而后身修。以智启其德,而后理明。以诚动其怀,而后自省。以爱感其心,而后情通。
先来谈谈“以礼导其行,而后身修。”做班主任一个多学期,接到家长的电话很多很多,通常家长与教师交谈时的语气都会很和善,相信在座的班主任也有同感。可是何校长就遇到过这样一个家长。那天,何校长因为一个孩子顽皮打伤了学生,打电话联系孩子家长,电话响了很久才有人接,电话那头的第一句话是“喂,谁啊!”语气粗暴的很,何校长有些不高兴,不过还是耐下性子和这位家长交谈。第二天,何校长把这件事说给了班上孩子听,当然没有指名道姓。孩子都觉得那位家长不该没有礼貌,回去后,纷纷跟自己的家长说“接电话一定要有礼貌。”其中就包括那位家长的孩子。后来,那位家长给何老师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儿子从小比较聪明、调皮,脾气比较犟,再加上我的教育方法有点简单粗暴,他更是跟我顶牛儿。看到儿子和我们的隔阂越来越深,我和他的爸爸非常伤心。儿子这么大了,如果他这样跟我们犟下去,万一发生什么事,该如何是好?没想到,开学后的一天,儿子回来一进门竟然主动的和我们打招呼了。我和他的爸爸都感到意外,也很感动。
又过了一个星期,儿子又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惊喜。他一回家就叮嘱我们:“爸爸妈妈,我班主任很有礼貌,你们接电话千万要注意讲礼貌,第一句话一定要说“喂,你好”,万一是班主任打的电话,你们没有礼貌的话,老师会说我的家长没有礼貌的,这样很不好啊。”听到儿子这样的叮嘱,我和他的爸爸很是惭愧,想想平时我们接电话,哪里会想到这些礼貌用语呢?看着儿子的变化,我们倍感欣慰,我们也深受教育。
第二,“以智启其德,而后理明。”这里有两个案例——
情景案例1:下午上生物课的时候,有一个孩子睡着了。老师非常生气,把孩子推醒后要求其离开教室。孩子不肯,以沉默来表示拒绝。老师大怒,对全班学生说:“他若是不出去,这节课就不上了,我出去。”然后愤而离去。
情景案例2:一个孩子座位下经常有很多纸屑、食品袋,班主任多次要求其捡起来,这个孩子总是说:“垃圾是同桌扔的,不是我的凭什么要我捡。”班主任说:“按照班级规定要讲究卫生,只要是在你的位置你就得负责捡干净。”但这个孩子始终不肯按老师要求做。课间,乘这个孩子出去玩耍时,班主任把座凳下的垃圾捡起来打包,装进了这个学生的书包里。学生发现后怒火万分,跑到办公室质问班主任为什么这样对我?师生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本来是一个小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结果呢?原因就是案例中的老师没有冷静下来用自己的智慧化解矛盾。在座的各位班主任经验丰富,如果是您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您会怎么解决呢?(互动)瞧,这位班主任就是以智启其德。
三,“以诚动其怀,而后自省。”图片中何校长是在为一位留守孩子剪头发。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他跟着年迈的爷爷住,爷爷从不关心他的学习,只想着每天晚上回家吃饱了饭就行了。这个孩子成绩很差,个人卫生也不好,头发乱蓬蓬的,身上会隐隐约约发出难闻的怪味,没有一个同学愿意和他坐同桌,他一个人独自坐在老师的讲台旁。何校长刚接手这个班,就把他喊到办公室给他剪头发,看得出这个孩子很高兴。长期的无人照料,何校长一个真诚的动作就已经拉近了和孩子的距离,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最后一个是“以爱感其心,而后情通。”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视频,这个视频是何校长学校的老师根据何校长的一个真实的德育案例拍出的舞台剧。(播放视频)偷窃的事情在别人看来是品德的败坏,而在何校长眼中,并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学生的品德问题,而要当作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偶然过错。何校长说“每一次犯错都是一种成长的积淀,每一次摔倒都是下一次重新站起的历练。”
教育的一切细节,都应具有育人的力量。很多时候,教育的意图就潜藏在学生生活常态的形式背后,而许多使人终身受益的素质和习惯,就是这样在琐碎的细节中悄然养成的。
小到卫生工具如何摆放、课室垃圾如何分类,细到黑板怎样擦得更干净,如何构建班级文化,都作了明确要求,每天检查督导,每月考核评价。虽然这些环节很琐碎,但却培养着学生的好习惯。
“抓细节”则是“重过程”的具体体现,因为过程是由无数个细节编织起来的。注重细节、关注细节、把小事做好,成了何校长德育管理和班主任工作的三大原则之一。
最后,送个大家一个故事,以此共勉。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美国有个“福特公司”,福特是一个人,他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同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前面几个人面试之后,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既来之,则安之。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他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弯腰捡了起来,发现是一张有污渍的纸,便顺手把它扔进了废纸篓里。然后才走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说“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福特惊讶地说:“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
董事长说:“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看到大事,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才录用你。”
福特就这样进了这个公司,这个公司不久就扬名天下,福特把这个公司改为“福特公司”,也相应改变了整个美国国民经济状况,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居鳌头。
大家说,这张废纸重要不重要?看见小事的人能看见大事,但只能 “看见”大事的人,不一定能看见小事,这是很重要的教训。
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各位老师!
中职教师带给我们的思考
听了余国良的报告,一个多月后,依据回忆,说说这些值得细读的故事。
人物简介:
余国良,曾任衢州市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主管学生德育工作,现为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副校级协理员,兼任中国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中职师资培训讲师,浙江省技工院校德育讲师团成员。2010年被评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由他牵头实施的“五声教育”与“五自管理”研究成果,获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二等奖。所撰写的《爱与智慧——中职学生教育密码》、《看着你飞向幸福树——与中职学生的心灵对话》等著作已成为许多中职学校的德育教材。
余国良认为要让中职生这群失意的鸟儿飞起来,成为一个个人格建全的实用型人才,需要老师们有超常的爱心与耐心,更需要老师们拥有把可能发生的“故事”都尽力做成精彩“故事”的智慧。
“随便说说” 大爱无痕
采访是在余国良下榻的酒店进行的。刚刚结束一天的讲座,余国良以最轻松的姿势坐在沙发里,一手拿着烟,一手翻看着自己的笔记本。在这个“50”后的身上,看不出一丝属于这个年龄段的疲态。看到记者进来,他热情的招呼:“你看我这样行不?咱就随便说说。”
“随便说说”是余国良的口头禅,也是他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最为深刻的感悟。教育怎么可以“随便说说”呢?这位年长的智者似乎看透了记者的疑虑,认真地解释说:“孩子不听话,不是我们的话不对,往往是教育者以缺乏人文关怀的口吻去说,就变得生硬,容易刺伤孩子的心。身为老师,尤其是中职学校的老师,会说就多说点,不会说就少说点,有时候随便说说反倒更好。”余国良举了一个列子:
学校有个学生突然想留起一头怪发,从班主任到学生处,老师们软硬兼施也没能让他去剃头,反而让他说出了“大不了不念这书”的狠话。最后,无奈的老师们只好把这个学生“押送”到余国良这里。时任学校副书记的余国良让老师各自去工作,然后请学生坐下,与他拉开了家常:“是不是爸爸妈妈又闹得不可开交了?”本来已做好迎接“暴风骤雨”的学生突然受到如此礼遇,并且还被老师一语中的,抵触情绪顿消,不自觉地点了点头。看到他点头,余国良用亲切的语气说:“弄头怪发来发泄一下情绪也好,总比窝出病来强。不过这个办法只能让自己一时好受些,你说呢?三言两语,这个学生便以溜烟地跑去理了个平头,回班级上课了。“我也没用别的招,就是随便说说。”余国良说,中职教育中的许多事,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乱着陆”,硬碰硬极有可能会酿成事故。
像这样学生不服“管教”、老师“手忙脚乱”的情况,到了余国良那里,十有八九都是“随便说说”没啥秘诀,就是别总想着去教育孩子,得了解孩子并用眼睛去观察孩子在想什么,用心去沟通,用自身的情态去感染孩子。”余国良回答。时至今日,即使已经被评为全国中职教育先进个人,成为人们眼中的名师,余国良还是习惯使用他的“土办法”:“看准了,就说上几句话;没看准,先别信口开河。”
2005年,有个从四川来学校参加农民工培训的学生,因为失恋爬上了教学楼的楼顶要往下跳。时值高考期间,学校的教室被衢州三中“征用”。因此惊动了市里的大小领导,公安部们还成立了救援行动小组。结果,余国良自告奋勇爬上楼顶,从背后拿出一瓶矿泉水和一个面包,以拉家常的口吻说:“孩子,饿了吗?咱先喝口水先吃块面包,好不好?”没想到,那学生不仅因为这句话回过了头,还开口说:“余老师,您对我们四川人最好了,我们都喜欢您。”“你就说你喜欢我不?”余国良顺着学生的话问道。学生肯定地说:“我最崇拜您了。”闻听此言,余国良顿时有了“主意”。他一边慢慢靠近学生一边说:“我也喜欢你。你平时虽然调皮,但很机灵,很健康。现在,你就要‘离开’余老师了,余老师能最后的拥抱你一下吗?”待学生伸臂与他拥抱的瞬间,余国良顺势把学生抱到安全区域。跳楼事件就这样在“闲聊”中被平息了。
虽然。这件事让余国良“临危不惧”的机智广为流传,但余国良自己却还是心有余悸,他决心把“随便说说”当做一门艺术去研究。余国良坦言,现实中,很多孩子其实不是不愿买老师的账,而是不愿看老师凶巴巴的脸,更不愿听老师冷冰冰的语言,青春期的孩子尤为敏感,听了老师这样的话就更反感,看了老师这样的表情和态度就更心烦。“同样是很好的出发点,很好的话,要看你怎么说,跟谁说,在什么时候说,能不能说到学生的心坎上去。”余国良的“门道”就在于,事先想好的话,通过“随便”这一不露痕迹的方式,让孩子意识不到你居高临下的刻意教育,却能让孩子感觉到老师是喜欢他的。
“教育不是‘谁在上谁在下’的问题,只要在表情的真与善上多下功夫,语言在短都是‘威’。”余国良在他的《爱与智慧——中职学生教育密码》一书中,这样诠释他的“大爱无痕”。
赏识教育 “润”事以爱
走遍大半个中国,累计走访300多所中职学校,受邀讲座300余场,所写教育图书畅销不衰······余国良之所以能在职业教育中有所建树,关键是他能做到“润”事以爱。当一些老师在抱怨中职德育教育工作担子重、出力不讨好时,余国良却像老黄牛一样,坦然耕耘,甚至如鱼得水。
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但余国良却能深入学生们的内心世界。他经常深情地说:“他们太缺少爱,太缺少家长、老师甚至社会对他们的赏识。”这背后,藏着余国良不愿回忆的一个片段。
有一年9月,余国良接待了一位新生家长,她有一儿一女,女孩在重点高中上学,男孩将在余国良所在的衢州市技工学校(现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就读。那位学生问学校每月的生活费需要多少,余国良回答约400元。她说,太多了,女儿读高中也不过每月600多元。这让余国良心有戚戚:同是自己的孩子,读高中的给600元,读职中的给400元还嫌多!如此可悲可笑的事情,刺激余国良产生了给学生“补爱”的念头。如何“补爱”?就从赏识开始。
2004年,余国良担任了学校分管德育的副书记。由于学校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卫生习惯差,学校里随处可见乱扔的垃圾。一天晚上,余国良看到一个身着红衣的女孩在捡别人扔下的垃圾。他眼前一亮,立即回到办公室写了张《寻人启事》:“红衣女孩你是谁,余书记在找你。”这张《寻人启事》一贴出,便如投石入水,激起了全校师生寻找“红衣女孩”的热潮。当得知“红衣女孩”是0420班的卢静时,余国良不仅在全校的升旗仪式上郑重地表扬了她,还给她颁发了荣誉证书。而当余国良获知“红衣女孩”或许另有其人时,又在校园中张贴了一张新的《寻人启事》:“红衣女孩,你是单胞胎、双胞胎、三胞胎,还是多胞胎?”此举在校园引发了一系列反响:学校不仅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红衣女孩”,一群又一群穿着牛仔裤的小伙子也纷纷加入到卫生保洁的行列中。有一个女生班,从班主任到学生全部穿着红色的衣服,利用业余时间在校园里捡垃圾或制止他人乱扔垃圾。“红衣女孩”从一个人到一个群体,再到一个精神象征,促使学校的卫生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赏识教育的氛围中,孩子们的心情是愉悦的,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各种“事故”也就下降了;学校的卫生工作抓好了,校园中的红眼病、疥疮等流行性疾病也同样减少了。”余国良是这么思考问题的。
把赏识送给学生,回报给余国良的又何止这些!
某天,一名男生愧疚地跑到余国良办公室对余国良说,他因忘记不能在走廊打球的规定,随手一拍球打破了消防窗。余国良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写了一篇《本学期损坏公物第一人受表扬》的通讯在校园里广播。结果,此后校园里那些被损坏的公物都能在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学生们自觉养成了主动报告和照价赔偿的习惯。
2005年,余国良在江西德兴分校值班,巡查时听值周老师说,有一名女生非常冲动,不是往楼顶跑,就是往校门口冲,拉也拉不住,可能要出大事。余国良赶过去后,看到女生的胸前戴着一块红色的校牌(文明示范学生戴的校牌),就对她说:“孩子,你是余书记在德兴培养的第一批文明示范生,余书记不相信你会做什么傻事!”就是这样一句带着赞赏的“假定”,让狂躁的女孩一下子清醒过来,她扑到余国良的怀里倾诉起自己的委屈。原来,她是因为日记本的锁被人打开了,一时想不开失去了理智。
“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只有真诚的赏识才最能打动人的心灵。”余国良说这句话的时候猛吸了口烟,一改刚才的笑容,严肃地说:“一位老师,无论是眼神、表情,还是言语、行为,都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否则任何赏识教育都无济于事。”透过淡淡的烟雾,记者从他的身上切实感受到了那种对学生、对教育的大爱。
寻找“对手” 棋出怪招
这是余国良接到“退居二线”通知不久后的一个晚上,几名学生“老干部”悄悄走进余国良的办公室。“你不是常和我们说‘与过去挥挥手,昂首挺胸向前走’么?怎么轮到你自己却蔫了,发怵了?”一名男生一边含着泪“骂”,一边将一架飞机模型塞给余国良。
这是余国良式的师生相处模式——“大家一起去赶集,谁走不动就‘刺’他一下。”
“那架飞机是那孩子用牙缝里省出的几百元伙食费买的,他想把我送给他的那句话——‘希望你飞得更高’回赠给我。”这些常人看似怪异的行为,只有身为“哥们”的余国良能懂。而学生对此也有自己的诠释:“我们不过向余老师学习罢了,谁让他们习惯给我们找‘对手’!”
给学生找“对手”,在教育界显然有些“非主流”。余国良说:“中职学校孩子的思维方式、行事方式有时让人难以理解,他们的好奇心、好胜心也‘怪’到让你无法理解。如果我们的教育者仍按部就班,凡事老套套,无疑会‘套’住自己。”
事实上,余国良最初也是走的老路子,还“吃了亏”。“好帮差,富帮穷”,让班与班结对子,是余国良以前班级管理时常用的招数。2007年,有两个班级因拔河比赛产生了矛盾,息事宁人,就遵循“旧例”给两个班级举行了隆重的结对子仪式,两个班也都派代表表了决心。可让余国良“跌破眼镜”的是,两个班级非但没有因此“心连心、手牵手,”齐步共进,还你往我们前泼脏水,我把垃圾倒在你包干区,这“怨恨”愈演愈激烈不说,还给其它班级带去了负面影响,引发了不少学生冲突。
“要么重新拔河一分高下,要么从此就对着干!”在一次谈心中,面对两个班级学生的“雄心壮志”,余国良终于发现“玄机”,找到了解决之道。“对着干就对着干,老师为你们制定十项内容。”说完,从学风到到卫生,从就餐秩序到寝室纪律,余国良将学校常规管理项目全部列入“对着干”的范畴,并邀请学生处的老师来当裁判。而有了“竞争对手”后,两个班级的学生都找到了新的目标,每天都在想着如何胜过对方。“不服气,偏要比他们做得好!”看着“对手”因为积极打扫卫生上了荣誉榜,小张和他的同学们也不甘落后,立即注意起班级的卫生情况,甚至课后主动留下来打扫教室。
给班级找“对手”这“缺德”的怪招,不仅没有深化两个班级的矛盾,反而激起了学生们的好胜心,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竞争局面。期末时,两个班级双双进入全校班级考核前十名。更令人意外的是,作为“对手”的这两个班级直到毕业也没再发生过矛盾,最后还化干戈为玉帛,联合起来与其他班级比“高低”,推进了全校学生行为习惯的大改变。
也是这一段经历,让余国良认识到自己过去对班级管理的误区:“结对”,从一开始就把两个班级摆在了不平等的位置上,给两个班级贴上了强与弱、好与坏的标签;而“对手”,则是让学生们站在一个平等的赛场上进行竞赛,表面上是树立了对立面,其实是找了个朋友,找了个目标。“十六七岁的孩子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给他们找对手,就相当于让对手去激活彼此的活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鲶鱼效应’。”余国良平和的语气里透露出藏不住的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说,各种带有竞争性的活动,都胜过老师的语言教育,且一旦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有意思”的情感体验,他们就不再讨厌学习。更为重要的是,当他们忙于活动,忙于比拼后,也就没时间和精力去惹是生非,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自然也就小了。
“孩子们就是我的‘恋人’,所以看到他们,我就忍不住嘴甜,忍不住关心,也会别出心裁地把他们发生‘事故’的日子当作纪念日,和他们一起‘庆祝’。其实说白了,我就是要让孩子们感觉到每天都是与恋人去赶集!”余国良的讲座,往往距离开场还早,会场里就已经座无虚席;往往他那“事故倒着念就是故事”的结束语未落,掌声和笑声早已不断响起。这一切都是缘于余国良“摸透了孩子的心”,并能够把无数或隐或现的“事故”,都做成了异彩纷呈的“故事”。
余国良的故事远远不止这些,从这个中职教师的故事中,作为一个小学班主任也有所启发:
一、要有一颗“责任心”
责任心就是竞争力。现在为大家普遍认可的是在测验手册中对于责任感的定义:自信、有条理、可依赖、追求成就、自律、深思熟虑。有了责任心,你就会具备以下特征:
为成功完成工作而保持高度热情和付出额外努力;
自愿做一些本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助人与合作;
遵守组织的规定和程序;
赞同、支持和维护组织的目标。
我想这应该就是王校所说的:每人负责,我来管;有人负责,我服从。
二、要有一颗“爱心”
在人生的词典中,“爱”一词最为广博、深奥,但在每个人爱与被爱的生活中,它显得又是那么单纯而具体,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教育学生的最好方法就是爱。可以想象没有爱心的教师,是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的。教师这份工作与别的工作不同,你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你只有爱这份工作,爱你的学生,树立关爱学生的好思想。你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好班主任。
三、要有一颗“诚心”
既然你爱学生,那就应该真诚地对待学生、相信学生、理解学生,用诚心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学生才会向你倾诉自己的烦恼、苦恼、心思等。想想我们教师也曾经历过他们的年龄段,那时候的我们不也很想老师能体谅我们,听我们诉诉苦吗。班主任用诚心对待学生,能够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正确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要有一颗“良心”
做任何一件事,一份工作,我们都要用良心去工作,教师这份职业更是如此。做过老师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课前备课不充分,你会良心不安;学生的作业未能按时批改,你会良心不安;批改不认真,你会良心不安,你会觉得欠学生的太多太多。做班主任更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学生若有些生活、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问题,需要我去解决,而我却又一时不知该怎么办时,我会半夜里醒来,思考着如何去解决,久久不能入睡,一直到天亮。而且我们所面对的不是一个学生,而是全班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庭环境,他们的思想观念、学习能力、学习基础、为人处事等等都是我们所要操心的。
五、要有一颗“耐心”
我的家乡有这样一种说法:世上有两类是最调皮的——羊和学生。意思是说,羊和学生天生就是这世界上最调皮的。由此可见,你若对学生没有耐心,你肯定是要被“打垮”的。不把你气哭才怪。做学生思想工作应耐心细致,不能急躁。所谓欲速则不达。我们面对的是个性各异的学生,特别是目前许多学生是独生子女,相对而言,个性倔强有受不了批评,如果我们怀着“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情,对学生采用粗暴训斥,无情数落的教育方式,就会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其结果只能导致学生对我们的敬畏心理,加剧他们的逆反行为。所以只有对学生有耐心,才能保证我们工作既有好的动机,又有好的结果。
六、要有一颗“恒心”
你要有孜孜不倦的精神,你的思想应该是持之以恒的,不该是短暂的、即兴的,冲动的。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你的大部分时间都要和学生连接在一起。我就有这样的感受,在做班主任的这半年中,和学生们在一起,有喜欢,有担忧,有愤怒,也流过泪,但不论怎样,我从未退缩过,我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不见棺材不流泪,不到黄河心不死。做任何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尽力做好。
七、要有一颗“信心”
你要觉得你行。你能管理好这个班级,哪怕它是最差的一个班级,你也能把她带成一个最好的班级。教育工作就是繁琐而又单调的,常常有这样一个现象:努力与收获不成正比。你累死累活地工作,可是班级在各种比赛中就是没得什么奖,学生的成绩也是平平,总给人一种毫无成就的感觉。但作为班主任此时千万不要泄气,应对自己的班级充满信心,相信滴水穿石,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相信通过自己持之以恒的辛勤劳动,学生一定能健康成长。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充满信心地开创班级的未来。坚持到底,我想会迎来收成的那一天的。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没什么新意,但我相信,一个班主任如果能以这“七心”去管理、教育、影响学生,那么你的工作会干得很出色的。
- 上一篇:情绪掌控 突出重围
- 下一篇:竹山小学班主任培训(二)-------把责任扛在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