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南京市竹山小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党政工团>>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正文

廉洁学科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案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案

南京市竹山小学  孟雯   

一、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4、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明的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公仪休清正廉明的品格。

2、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要挑逗你们的食欲,大家来看一看这几幅图(出示餐桌上鱼的美味图片),你们想吃吗?在两千多年前,有一个人他叫公仪休,他最喜欢吃鱼。他和鱼之间,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书空课题(揭示课题并板书:公仪休拒收礼物)。其中有一个生字“拒”提醒笔顺。

那么拒是什么意思呢?(生答:拒绝,不接受),理解词义后再读课题,读出拒绝的语气来。

2、对比发现,剧本形式

    通过预习,大家发现本篇文章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有什么不一样的吗?(生发现独幕剧的特点:

① 课文就是剧本,人物对话没有引号,正文就是台词

② 剧本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

③ 剧本里,括号中的内容是舞台说明。方括号里交代的是布景和人物活动等;括号里交代的是人物说话的语气、动作等。剧本的朗读只需读人物的对话,括号里的话提示了说话时的神态、语气,不读出来,但朗读时要注意表演出来。)

3、了解基本信息

剧本开头就向我们介绍了本剧的基本信息(时间地点人物),谁愿意来给我们大家介绍介绍?

?主人公是公仪休、子明、鲁国某大夫的管家

(公仪休:“公仪”是复姓,“休”是人的名字。公仪休是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鲁国的宰相。我国封建王朝中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明确公仪休在鲁国身居要职。位高权重

大夫:居中位,比宰相的官位低

管家:管理某个大家庭的日常事务

二、初读课文,掌握大意

过渡:了解了人物身份和这些剧本的知识,那就能够更好地解读剧本。了解剧情,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演好剧本。

1、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再读课文,指导字词

     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朗读情况,请同学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剧情是怎样发展的。其他同学拿出笔,在听的过程中圈一圈画一画,哪里读的好,哪里需要改进。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旁白、公仪休、子明、管家]

时 间 两千多年前的一天下午。
  地 点 公仪休家的客厅内。
  人 物 公仪休:鲁国的宰相。
      子 明:公仪休的学生。
      鲁国某大夫的管家。
      [幕启,子明正坐在席上读书。公仪休由内室上。
  公仪休 子明,你已经来了好久了吧?
  子 明 (忙起身向老师行礼)老师,我刚来一会儿,您吃过饭了吧?(注意读出子明的恭敬有礼)

  公仪休 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朗读出满足与回味)
  子 明 是的,鱼的确好吃。
  公仪休 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形容称心如意
      [幕后有人高喊:有一位管家求见!
  公仪休 子明,烦你去看一下,是谁来了?
      [子明下,一会儿工夫领管家上。管家手提两条大鲤鱼。
  管 家 (满脸堆笑地)大人,我家主人说,您为国为民日夜操劳,真是太辛苦了!特叫小人送两条活鲤鱼,给大人补补身子。(注意演出满脸堆笑的表情)

  公仪休 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深厚的情义),可这鱼我不能收哇!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请你务必必须转告你家大人。(读出并表现出人物的厌恶)
      [子明不解(不明白)地望了望公仪休。管家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提着鲤鱼下场。
  子 明 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现在有人送鱼来,您却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呢?(读出疑问的语气来)

  公仪休 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违背和触犯法律)国家的法纪(法律和纪律)。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子 明 (恍然大悟地)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老师,您说的对,今后我一定照着您的样子去做。
      [幕落。

四、以鱼为线,把握冲突

同学们真是厉害,把剧本读出了味道。但你们知道吗,一个好的演员不仅仅要会说台词,更是能通过自己的表演把观众带入到故事中去,那就要更深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个故事。

(一)爱鱼

A、给我们读了这个剧本,剧中某大夫家的管家给公仪休的礼物是什么?为什么送鱼?

春秋时期人们已把鲤鱼作为贵重礼品互相馈赠。孔子得了儿子,国君便送去鲤鱼作贺礼,因此孔子为他的儿子起名为“鲤”。从那以后,人们用鲤鱼传达家信,编写“鲤鱼跳龙门”一类的故事,传达吉祥如意的祝福。由此可以看出,鲤鱼在当时是非常贵重的礼品,更何况是两条大活鲤鱼。(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B、这两条大活鲤鱼固然贵重,但比它更好的礼物还有更多,为什么这送礼之人会想到要送鲤鱼给公仪休呢?(因为公仪休爱吃鱼)

C、剧本哪里具体表现了公仪休爱吃鱼?出示句子:

(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

    “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①请一位同学来把这一句话读一读。

②他刚才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好?(你关注到了哪些重点的词语?)为什么他要把那些地方读得那么好?(这些地方能够说明公仪休是爱吃鱼的。)注意(回味似的),可以加上动作(咂咂嘴、舔舔嘴唇等)

③你能够读出公仪休对鱼的喜爱吗?爱吃鱼的程度

(二)拒鱼

    1、公仪休是极爱吃鱼的。正当公仪休对着子明回味鱼的美味,希望天天都有鱼吃的时候,送鱼的人来了。他是谁呢?(管家)

    这位管家是如何登场的?

手提两条大鲤鱼

满脸堆笑

2、谁能用动作演示一下什么叫“满脸堆笑”?

用一个你知道的词语替换一下“满脸堆笑”。

比较:“满脸堆笑”和你刚才替换的词语,用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满脸堆笑”说明笑不是真诚地,不发自内心)

既然“笑”不是发自内心的“笑”,那么管家说的话该怎么读呢?

(学生可能答虚情假意地读,也可能答过分讨好地读)

  3、 假如你是公仪休,从这种“笑”中,从这些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管家并不是真心要送礼,也可能会回答管家别有用心。在这里要知道学生明确,送礼的是管家的主人而不是管家。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假设一下几种问题:)

①不是真心送礼的情况:

A:既然不是真心送礼,为什么还要送?

B:什么样的要求要靠送礼的方式才能解决?

C:什么不正当要求?

②别有用心的情况:

你认为管家的主人会有什么用心呢?

4、(同学们真是公仪休的知音啊)所以公仪休的决定是——拒绝

师示范:“我不要你家主人的鱼!请你立刻拿走!”这样说是否妥当,为什么?

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请你务必转告你家大人。

读一读公仪休拒绝管家的话,思考:这样说有什么好处?

(委婉而坚定地表达了拒绝之意)(聪明机智)

(三)解疑

此刻,和我们同样疑惑的还有公仪休的学生——子明,我们一起来读出我们的疑惑——(示子明的话),到底是为什么呢?

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出示公仪休的一段话,逐句朗读,引导学生抓住关联词语理解。

A、设计以下句式帮助理解。

(1)( )我喜欢吃鱼,( )不能收人家的鱼。

(2)( )我收了人家的鱼,( )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

(3)( )照人家的意思办事,( )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

(4)( )我犯了法,( )吃不上鱼。

B、设问:公仪休不收鲤鱼就是为了“一直有鱼吃”吗?

出示:(5)我之所以不收人家的鱼,是因为(    )。

C、由此,你可以看出公仪休是个________的人。

③指导分角色朗读,提示: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和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朗读时注意突出反问语气,读出不同的语气并加以动作表演,真切体会语言。

  这里公仪休作了两步假设:

第一步,如果收了人家的鱼,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而难免会违犯国家法纪;

第二步,如果犯了法,成了罪人,就根本吃不上鱼了。

由此得出结论:“不能收人家的鱼”。

公仪休承认自己爱吃鱼,但想吃鱼就必须自己去买,这样才会一直吃到鲜鱼。为了表达自己的主张,公仪休运用了反问句加强语气,朗读时要体会公仪休高人一筹的见识和清正廉洁的品格。

所以,当子明听到这一切再回想起老师拒收鱼的场景,此刻是——恍然大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子明的话。

四、小结全文,拓展延伸

    公仪休的故事告诉我们,做官应该清正廉明,否则因为贪图一时的小利而违犯国法,那真是得不偿失!

考一考大家:1、如果子明也做了官,在公仪休的影响下,他会如何去做呢?

           2、如果你的同学忘记写作业了,带了一包零食送你让你帮忙通融一下,不要告诉老师,身为小组长的你该怎么做呢?

           3、你的身边还有哪些例子?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的积极发言,确实是真正懂得了公仪休拒收礼物的真正原因,是啊,做人要有原则,想要的东西要从正当途径获得。

不能为一己私利,损害国家、人民的利益,触犯法律。

     这就是我们今天在课堂上学到的做人的道理,小到我们自己大到我们整个社会。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能够做到心中有法,清正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