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南京市竹山小学!
您的位置 >>首页>> 校本研修>>>>正文

科学学科教研组活动一:教研课《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激发兴趣 发展思维

——记竹小科学组朱乐老师校内研究课《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一、活动主题

激发兴趣 发展思维---- 竹山小学科学组内研究

二、活动方案

1.研究课开设

 时间:2020年1118日上午第1节课

 地点:科学实验室

 课题:《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授课人:朱乐老师

 听课人:王东敏校长、陶强老师、郭小霞老师、张强老师、孙珍珍老师

2.组内研讨

 时间:2020年1118日下午第2节课

 地点:科学实验室

 研讨人:王东敏校长、郭小霞老师、张强老师、孙珍珍老师、朱乐老师

三、活动流程

 1118日上午第节课,我校朱乐老师在实验室开设了组内研究课《探测暗盒里的电路,王校长和科学组老师参与听课。下午第节课老师们齐聚实验室,对这一节课进行了研讨,并且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首先朱乐老师简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本课紧紧围绕检测暗盒里的电路这一活动展开,教学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

 1.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老师手里的这根导线通不通?学生利用检验器中灯泡的亮度变化进行判断,学生意识到灯泡亮导线是通的,灯泡不亮,导线是断开的,并且引导学生发现将普通导线接入检验器,小灯泡的亮度是不变的。第二,如果将导线换成小灯泡或电池接入电路,小灯泡的亮度会怎样变化。这一活动主要是为后面的解暗箱做铺垫。第三,引导学生设计并制作暗箱,限定每个触点间只连接一个电路元件。第四,打开暗箱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检测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记录的过程、解释的过程、反思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解暗盒的一种方法、一种思想,即当我们碰到如此的暗盒,只要借助外显得一些现象就可以做出合理的解释。

 接着,科学组的老师们和王校长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和指导。

 郭小霞老师认为:这节探究课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教师方法指导很细致;利用粗的电线接入电路是影响灯泡亮度变化的,课堂上授课教师意识到了这一点并换了导线继续实验;记录单的设计可以适当留白。

 孙珍珍老师认为:本节课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合理推测暗盒里的电路。自己设计暗箱时,方法的介绍不够细致。

 张强老师认为:交叉检测的必要性,暗箱设计简单,课堂中学生思考时间少。

 陶强老师认为课堂非常有序,将科学兴趣的培养贯穿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教师适时追问、提示,推动他们思维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得到了提升,获得了成就感与自豪感。

 王校长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课堂教学有着不错的成熟度,体现在:教学组织驾驭、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要点讲解,从上课反应来看,取的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如实验前任务的交代不够清晰,都是口授式交代,要改进 ;讨论时要注意组织所有人讨论,小结要明确;课堂组织驾驭的方式方法要进行总结。

 最后,朱乐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小结,教学无止境,且行且思考。

 附:活动照片

C:\Users\zl\Desktop\朱乐研究课\initpintu_副本1.jpg


C:\Users\zl\Desktop\研讨_副本.jpg

C:\Users\zl\Desktop\朱乐研究课\评课.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