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锦囊妙计,发展思维能力 ----五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五)
寻找锦囊妙计,发展思维能力
----五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五)
一、活动主题
寻找锦囊妙计,发展思维能力----五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五)
二、活动方案
内容:进行第六单元大单元设计、研讨李龙锁老师和谢海燕老师执教的组内申报课《自相矛盾》《跳水》
时间:2024年04月30日
地点:办公室(十)
活动对象:五年级语文教师
活动形式:备课组集体听课、研讨
三、活动记录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思维的火花”,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习作要求是“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展现了思辨与智慧。
基于本单元的内容特点,本组老师进行了大单元教学设计,组内李龙锁老师、谢海燕老师精心设计了《自相矛盾》《跳水》课堂,组内全体老师进行了听课、研讨。
陈桂萍老师:每一项学习活动都要学生通过思考来形成,没有思维的深度参与,就不可能有深度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考,就成了实现深度学习的基础。推进深度思考首先要有问题意识。而这种问题意识是思维的源头,也是促使学习型探究的内驱力。因此,课前主动学习,提出疑问是深度学习的开始。
朱爱华老师:借助特定的情境进行问题式交流导入是激发儿童思维活力的有效方法。以《自相矛盾》为例:寓言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一般篇幅较短,里面却包含了深远的寓意。你都积累了哪些寓言故事?请同学们根据图片猜寓言故事,再说说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交流《亡羊补牢》《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像这样富含哲理,充满思辨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今天我们就走进第六单元,去感受“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一起来学习寓言故事《自相矛盾》,去感受古人充满智慧的思辨哲学。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情景,设计导语,形成提问,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激发儿童的思维力,让儿童在思疑中交流,在思疑中打开了情感相融的通路,为进一步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进而让学生产生愉悦、新奇、主动选择、乐于尝试等情感,有效地点燃学生深度学习的热情。
张太梅老师:《自相矛盾》的主导问题是“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在理解这个问题时,孩子们无从下手,于是提醒他们,要想找到原因,就先要理解“其人弗能应也”意思,再想想别人说了什么话让他哑口无言,无言以对。于是生发出又一个问题: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有了这样两个具体的问题,学生再理解和把握就容易多了: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可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引导学生完成思维推演:如果不可陷之盾PK无不陷之矛,则矛不利,则盾不坚。
这样,学生对“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就理清了:楚人把矛盾的作用都夸大到了极致,前后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尴尬至极,所以无法回答。读到这里,学生从剖析思维中也明白了本文传达的道理。
李龙锁老师:《跳水》一文,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体会到了船长的沉着冷静、机智果断。尤其是船长的话用了七个感叹号,先让学生揣摩船长语言的特点,体会作者的用意,再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再次体会船长当时的机智果断。
郭淼老师:“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是本单元的语文阅读要素。在学生体会到船长的品精神品质后,让学生揣摩船长的思维:想一想,船长观察到了什么?是怎样分析的?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亮点,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似乎越过时空,看到了当时船长的头脑风暴。学生提出了六种救孩子的方法,分析之后觉得跳水唯一可行。让水手爬上桅杆就孩子、用枪打断桅杆、用充气垫、让孩子爬下来……学生在分析各种救助孩子方法的同时,触摸到了船长当时的思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本次活动,五年级语文备课组全体语文老师积极参与讨论,进行了思维的碰撞。潜心教研勤探索,扎根教学促提升。老师们互相观摩课堂,互相交流研讨,推动了老师们的专业成长,也促进五年级全体语文教师的团结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