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南京市竹山小学!
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教研>>>>正文

“教”“学”琢磨方成玉,“评”具匠心始到金

“教”“学”琢磨方成玉,“评”具匠心始到金

——特级教师吴玲畅聊“双新背景下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物到岁寒偏耐看,一轩松竹不胜幽。在这充满诗意的冬日里,南京市竹山小学弥漫着学术交流的馥郁芬芳。为帮助教师全面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思想,引导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并提高教学水平,2024年12月30日下午,学校特别邀请到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书人实验学校党总支部书记吴玲,前来开设“双新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讲座。全校语文教师齐聚小报告厅,认真参与学习。

吴书记从读懂读透“双新”、重新认识“教学评”“教学评”一体化活动这三个层面展开论述。

AF781863BF19F237E7E3AAFD30C6CFF3

、读懂读透“双新”

1.看清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吴特说,我们的育人目标,是努力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教师不仅要了解未来的朝向,还要坚持以素养为导向进行教学。教师还应有世界眼光,在课程中积极融入跨学科学习的内容。

2.洞见课程改革的新变化。教师应注重课程的内容更具综合性,倡导课程学习更自主,课程评价更多元。

3.瞄准学科落地的新路径。一是要推动学习方式的转变。正如《学记》中所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二是要开展学科实践活动。三是要变革学业评价方式。教师要改变课堂学习的生态,让学生乐于学习。吴特提到了让自己深受触动的一节历史公开课,整个课堂活动就是学生在观摩、记录、整理、提问这几个环节中循序渐进地开展起来的。学习形式并不复杂,但显而易见的是学习正在、真正得以发生。她还以“触动我的一份作业”为例,让大家更加直观地理解如何进行学习评价,并通过多个案例,引发教师们思考,究竟什么样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有意思、有价值的。

二、重新认识“教学评”

1.教师的“教与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会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困惑:担心没讲到(抓不住重点)、担心没练到(考练不一致)、担心没想到(考试难偏怪)。这恰恰是研究和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原因。

2.学生的“学与评”。在日常教学中,对于语文学习任务,学生们可能会存在没兴趣、不会做、写不完等问题,吴特借助“学习金字塔”,生动形象地为大家表明了学生的“学”也要鼓励主动学习,摒弃被动学习,这样才能让学习自然而然、真实有效地发生。

IMG_8915

三、“教学评”一体化活动

1.支持学习:因“学”而“教”。吴特指出两个关键问题:教什么?高明的教师往往能够通过核心知识与方法的简明“学习设计”来促成具有本质意义的学习的发生。尝试“一课一得”,避免灌输“惰性知识”。怎么教?教师的教在于对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与调整。可以尝试把重点放在学习的困难点、方法策略点、思维拔节点上。为了更好地说明自己的观点,吴特以她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为例,结合图例,说明了语文要素如何贯彻落实,为老师们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考。

2.提升学力:“学”为中心。这个部分主要可以分为梳理与探究、思悟与鉴赏、表达与论交三个方面。学生在学习生字的时候,自主开展“字说字画”“汉字小精灵”的研究与展示;学习神话单元,自主开展“希腊神话的小研究”活动;整本书阅读中,以读《城南旧事》为例,要求学生锚定一个书中人物开展研究等。而所谓“论交”,就是生发对话,激起与文本、师生、生生的对话。

3.发展素养:增值评价。具体分为以下几点:改进形成性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健全表现性评价。吴特通过具体的案例来给大家说明操作方法,如研究与太空有关的飞行器名称,可以结合语文课本中的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最终形成研究报告等。

讲座最后,吴特小结道:学习是发生在学习者自己身上的,教师需要唤醒学生自主研究的意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活动临近结束,李洪祥书记作了总结。李书记指出,吴书记讲座中的内容是良金美玉、干货满满,为我们的教学研究、学生素养的高阶提升明示了方向、拓开了新路。老师们要努力汲取讲座中的先进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借鉴和运用这些策略、方法,推动教学评一体化的深入实施,使我们的教学目标更精准、过程更聚焦、评价再赋能。相信大家定能行而不辍,在教研之路上拔节成长。

/private/var/folders/hq/rmzztt2x47d9pcz_ncmlh6bm0000gn/T/com.kingsoft.wpsoffice.mac/picturecompress_20250102130623/output_1.jpgoutput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