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学科教研组二次培训活动
科学学科教研组二次培训活动
小学科学“双螺旋结构”探究教学专题研讨活动(三)
一、二次培训主题
“双螺旋结构”课堂教学
二、二次培训方案
主要内容:教研组内二次培训
活动时间:11月20日下午第二节课
活动地点:科学实验室
主讲人:张强老师
参与教师:孙珍珍老师、郭小霞老师、朱乐老师
三、活动记录
2020年11月19日上午,区教研室在岔路学校举行了科学教研活动,我校张强老师全程参与了此次培训,并于10月30日下午,对我校的科学教研组内其他教师进行了二次培训。
首先张强老师简单介绍了本次活动呈现的三节课,《点亮小灯泡》这一课,首先让学生充分观察用电器,以观察活动提升对这些器材的认知,进而提升对电路的初步理解,促进思维发展。在这个阶段后,利用学生思维的发展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转化到对连接方法的预测和实验验证,以此为基础总结出闭合电路的概念,让学生思维在总结中晋升。《固体的混合与分离》在设计本节课时以煮杂粮粥为主线,先混合后分离,先让学生通过三种食材的混合发现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变,接着让学生将混合物分装到三个杯子中,发现占据空间变小,最后再分离出黄豆,并讨论更多的分离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可以根据固体的不同特征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本节课借助情境这条主线,实现了科学探究与科学思维的交替上升的目标。《常见的岩石》这节课主要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了解地球上的岩石分布,认识到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第二部分用眼睛观察四种岩石,认识到岩石在颜色,颗粒大小,条纹,光泽度上都是不一样的;第三部分是用工具继续深入了解岩石的不同特点,明白岩石的结构和组成不同。最后让学生利用学过的方法去判断是哪种岩石。
接着,组内成员对三节课进行研讨交流。
朱乐老师:对《常见的岩石》这一课的想法,双螺旋课堂要求我们在先知道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再来进行科学探究,最后要将这种探究的结果进行延伸。因此,本节课先让学生思考如何去观察岩石,观察他的什么特征,再让学生进行探究,并采用先直接观察,再利用工具观察,将思维与探究交替上升,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孙珍珍老师:《点亮小灯泡》这一课中,当闭合电路探究结束后,学生思维水平与探究能力已经发展到新的阶段,该如何继续提升呢?通过接插件的使用,开关的接入等活动让学生以做促思,继续深入探究电路相关知识,实现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交替生长。
郭小霞老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变,占据空间可能会变小;知道将不同的固体混合物分离的方法。课堂教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最后,张强老师对本次培训活动进行了小结。紧扣“问题环扣”和“证据链条”,能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增强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循着“问题——证据”进行探究活动和科学思考,这样就会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有效。
附:活动照片及培训记录
- 上一篇:竹小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开设区级公开课
- 下一篇:科学学科教研组二次培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