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南京市竹山小学!
您的位置 >>首页>> 校本研修>>>>正文

科学教研组活动三:研究课《这里面有空气吗?》

科学教研组活动研究课这里面有空气吗? 

一、活动主题

“关注小策略 聚焦大探究”

二、活动方案

1.研究课开设

 时间:2021年519日上午第2节课

 地点:科学实验室

 课题:《这里面有空气吗?

 授课人:郭小霞老师

 听课人:孙珍珍老师、张强老师、陶强老师、朱乐老师

2.组内研讨

 时间:2021519午第2节课

 地点:科学实验室

 研讨人:郭小霞老师、张强老师、孙珍珍老师、朱乐老师 

三、活动记录

 519日上午第节课,我校郭小霞老师在实验室开设了组内研究课《这里面有空气吗?》,科学组老师们参与听课。下午节课老师们齐聚实验室,对这一节课进行了研讨。

 首先郭小霞老师简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本课从认知到运用,按照探究的核心逻辑展开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验证瓶内是否有空气。第二个活动——验证缝隙内是否有空气。第三个活动——检测空桶内是否有空气。通过猜测和验证空矿泉水瓶中是否有空气,知道一些物体内部空间里有空气。通过猜测和验证粉笔、石块等物体中是否有空气,知道一些物体的孔隙中有空气。通过拓展活动,能够尝试多种方法检测空桶中是否有空气,进一步感知空气的存在。 

 接着,科学组的老师们对本节课进行了研讨。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教学难点是认识到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

 张强老师认为: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但是,遇到一些具体的情况,如空瓶中、抽屉中是否有空气,学生仍然比较困惑。所以,第一个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发现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中有空气。

 朱乐老师认为:第二个环节学生已经知道可以用观察水中是否冒气泡的方法说明物品中是否有空气。所以,尝试请学生自己思考验证的方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尝试用画气泡图的方式,汇报观察到的现象以及自己的思考。

 孙珍珍老师认为:第三个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发现一些物品的狭小孔隙中有空气。在器材的选择上有一定的结构性,孔隙比较大的石块,实验现象会比较明显。实验中教师要提醒学生仔细专注地进行观察,尽可能发现冒气泡的情况也有不同。有的冒的泡大,有的冒的泡小,有的只是瞬间冒点泡,有的泡附着在物品表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

 最后,朱乐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小结。

 

附:活动照片

C:\Users\zl\Desktop\上课.jpg 

 

 C:\Users\zl\Desktop\IMG_20210519_145259.jpgC:\Users\zl\Desktop\听课.jpg

 C:\Users\zl\Desktop\研讨.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