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研组活动之四--校级教研课《导体与绝缘体》
科学组内教研课--《导体和绝缘体》
一、活动主题
关注学生思维发展
二、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第十七周周二(2021.12.21)
研讨时间:周二下午第三节课
研讨地点:科学实验室
三、活动记录
12月21日上午,陶强老师在组内开展研究课,执教《导体和绝缘体》,科学组老师集体参与听课及研讨。
首先,陶强老师简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导体和绝缘体》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简单电路》的第二课时,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导入主题,利用前一课所接触的导线,让学生观察它的组成部分,并尝试说出它的作用,从而揭示本课的学习内容。第二部分,预测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是否容易导电,并用一个简单电路作为检测装置进行实际的检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并对导体和绝缘体进行识别。第三部分,通过其他的检测工具进行检测,让学生知道自然界的水和人体也是导体。通过这三个环节让学生掌握导体和绝缘体的相关知识。
接着,科学组的老师们对本节课进行了集中研讨和交流。
张强老师认为通过二年级下册《它们是用什么做的》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常见的材料,观察材料的轻重、厚薄、颜色等特征;通过三年级下册《身边的材料》探究不同金属的各种性质,并了解其用途。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电与电路的认识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接触过生活中的很多用电器,也可能尝试操作过一些电动玩具,知道用电器必须通电才能工作,开关可以控制用电器的工作。但是对电路并没有形成科学认识,不清楚用电器必须形成一个闭合电路才能工作,不太懂安全用电的尝试。
孙珍珍老师认为学生的提问要简单、明了,要让学生听得懂,尤其是关键问题的设置。要能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
郭小霞老师认为本课带领学生认识材料不易察觉的性质——导电性,帮助学生认识并研究电可以在特定物质中流动,学会连接简单电路并解释其工作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起“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为高年级学段认识电能是一种能量形式,一种表现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为另一种表现形式做铺垫。
最后,朱乐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小结。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教学难点是认识人体和自然界中的水也是导体。整节课教学目标达成的很好,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高,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关注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