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南京市竹山小学!
您的位置 >>首页>> 校本研修>>>>正文

加强教学经验分享,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数学教研组系列活动(三)暨竹山片教研活动

加强教学经验分享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数学教研组系列活动(三)暨竹山片教研活动


一、活动主题

加强教学经验分享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第十二周周五(2022.5.6)

三、活动记录

5月6日上午,竹山小学承办竹山片数学线上教研活动,马妍淼老师和王宇景老师分别执教了教研课年级下册的《认识角》和五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竹山片每所学校选派一名数学教师参与线上教研,我校参与本次活动的数学老师们也积极参与其中。本次活动主要有如下两个环节:第一环节,在线播放两节教学录像视频。第二环节,进行线上研讨。

第一节课是马妍淼老师执教的认识角这节课本节课马老师立足教学目标深入研究教材最终的教学设计六个大问题呈现:(1)什么是角?(2)数学中的角是什么样的?(3)怎样指一个角?(4)角不同为什么都叫角?(5)角与平面图形图形有什么不同?(6)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在六个大问题的引领下教师依次带领学生经历找到角感受角创造角比较角的过程让学生对角的认识十分深刻依据二年级学生学龄特点课堂中设计了多样的教学活动如让学生动手创造一个角感受角的特征让学生带上角的符号介绍角利用活动激发孩子探索角的兴趣创造一个快乐生动的课堂

第二节课是王宇景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这节课王老师的课堂设置了四个大问题:(1)两个长方形谁的面积大?(2)两个不规则图形哪一个面积大一些?(3)今天是你第一次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吗我们曾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4)这节课我们通过一些问题研究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了四个大问题的引导,教师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完整,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学中解决的主要问题都是关于图形的,教师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设计了“剪一剪”、“拼一拼”、“移一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更清晰的感受转化策略。

观摩了两节课后,两位授课老师先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想法,接着参与活动的竹山片各个学校的数学老师分别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

湖熟小学的老师认为,马老师的教学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他们身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王老师整节课的教学能立足于学生的整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展现了一节扎实的数学课堂。上坊小学的老师认为,老师的课堂设计能让学生愉快、积极地参加到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在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从而建立起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概念,真正实现“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王老师的课堂让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尊重学生的知识起点,情境导入以学习过的长方形面积比较为起点,让学生回忆起什么是面积,可以怎样比较长方形的面积,从而给学生一个思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可以转化成规则图形去比较。龙都小学的老师认为,马老师的课堂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课前准备充分,最后的课堂总结让他印象深刻,教师没有按照常规课堂询问“学习了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而是让学生头戴角的符号,向大家介绍“角”,他认为这种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欲,也让孩子们对于什么是角以及角的特征做一个总结。月华路小学的老师认为,王老师的课堂没有花架子,整堂课都实实在在的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痛痒点进行教学,尤其是在挑战一的练习,需要学生有非常强的空间想象能力,王老师则给学生一个扶手,把图案搬上黑板,让学生一边移一边在脑海中建立表象,真正感受到平移的过程中,面积没有改变。

除了对任课老师的课堂肯定,老师们也提出了疑问:马老师的课堂中角的定义是教师给出的,能否让学生多说说,教师去总结呢?王老师的课堂中让学生回忆以前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时学生的思路没有打开,是否可以现在组内讨论一下,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时间,这样学生的回答更开放。老师们的疑问其实也给了两位青年教师非常实用的建议,课堂中仍存在诸多不足需要改进,还需要多多思考。

最后竹山小学的张梦颖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虽然是一次线上活动,但感受到片区学校教师们的热情参与,研讨氛围十分浓厚,相信这次交流有助于青年教师们的专业成长。

4820206C37F2041EA3DC8634FEFE8ECF

085F30D0@05774840.CEA97462.jpg_recompress
IMG_20220506_144132_edit_428296923199749

98386160@103C2A50.CEA97462.jpg_recom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