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支架读名著,深入浅出积策略----五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二)
巧借支架读名著,深入浅出积策略
----五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二)
一、活动主题
巧借支架读名著,深入浅出积策略----五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二)
二、活动方案
内容:进行第二单元大单元设计、研讨沈逸老师执教的组内申报课《红楼春趣》
时间:2024年03月12日
地点:五(2)班班级
活动对象:五年级语文教师
活动形式:备课组集体研讨
三、活动记录
(一)进行第二单元大单元设计
孟雯老师:
这是小语统编教材中,唯一编排的古典名著单元。从单元选编的文本和学习内容看,本单元所属学习任务群分别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与“整本书阅读”。聚焦第三学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旨在阅读题材丰富的文学作品,理解、品味和欣赏文学语言,感知各色各样的人物形象,讲述真善美的动人故事,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书面交流自己的感受。“整本书阅”旨在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等读书方法,梳理文本内容和结构脉络,针对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写出简评,乐于与他人分享交流。
从激发兴趣方面,本单元选取的四篇课文人物个性突出、故事情节生动。《草船借箭》讲述了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的故事;《景阳冈》则记叙了酒醉后的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猴王出世》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的石猴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红楼春趣》讲述了宝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展现了古代少男少女们放风筝时的热闹场面。编者不仅从内容考虑到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文字表述中也考虑到了学生的阅读规律,这四篇课文在编排上由易到难——第一篇《草船借箭》(出自《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六回)是基于原文的半白话文改写成的白话文。这一编排也是为了逐步引导学生由现代文阅读逐步过渡到原著片段的阅读。
朱爱华老师:
方法支持体现在本单元语文要素上。阅读训练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那么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有哪些呢?透过精读课文课后习题、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以及口语交际所呈现的内容,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梳理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从文体上,四大古典名著都属于章回体小说,阅读小说,就要聚焦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也就是说,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是为了帮助我们来梳理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首先,阅读古典名著,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难懂的词语,除了可以运用看注释、查阅字典、联系生活、近义词、反义词来理解之外,本单元提供了两种新的方法:《景阳冈》一课的课后习题和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提供了猜读和联系上下文两种方法来理解难懂的词语,从而来支持学生的阅读学习。
其次,在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故事主要内容上,《草船借箭》和《景阳冈》的课后习题提供了两种思路,一是按照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梳理故事主要内容,二是借助可视化的情节图来梳理故事内容。
第三个角度是分析人物形象:课后习题、资料袋、阅读链接和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可以通过借助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感悟人物特点,还可以通过联系阅读经历、查阅资料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来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此外,在快乐读书吧中,增加了对章回小说章回体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利用回目进行故事内容的猜测,也是猜读的一种方式。透过上述分析,除了“猜读”是本单元学习古典名著的阅读新方法,其他方法都是贯穿语文阅读始终的,或者是对中高段语文学习中,阅读叙事类文本方法的综合运用。因此,本单元的阅读学习重点不在于学方法,而在于用方法服务于学生破解阅读古典名著的障碍和挑战,“初步学会”的定位,也说明学生对方法的运用不在于面面俱到,而在于“为我所用。”而这,离不开学生愿意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因此本单元还专门编排了口语交际与快乐读书吧,在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兴趣的前提下,从一篇课文走向一本书,构建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验。这也成为了本单元学习设计的目标之一。
习作训练要素是写读后感,读写紧密结合。读后感要写出自己在阅读中的感想,而写出阅读感受的前提就是自主自发自愿地阅读一本书。能为学生搭建好好读书、乐读书、读好书的支架,清晰有条理、有深度地撰写读后感就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了。
陈桂萍老师:
古典名著是半文言经典作品,合理运用阅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全面地体会古典名著人物、主题、语言等多方面的魅力。
为了达成这一概念性理解,结合口语交际中“课本剧”展演和快乐读书吧共读书目的内容,本单元的核心任务设计为:
举办一场古典名著片段展演汇,评选观众最受欢迎剧目和最受欢迎角色。
活动内容和形式: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课文或是古典名著中的某个片段,改编成剧本,小组进行分工,分配角色,制作道具,设计服装,并进行汇报演出,用艺术方式呈现自己对古典小说以及人物角色的理解。
片段展演评选标准:
1.最受欢迎剧目评选标准:
(1)剧情设计合理,尊重故事原型,情节生动。
(2)内容引人入胜,代入感强。
(3)道具充分,背景音乐、图片等选取恰当。
2.最受欢迎角色评选标准:
(1)人物形象塑造鲜明,能够通过演员的表演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并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角色中去,使得故事中的人物鲜活生动,具有感染力。
(2)台词表现力强,自然大方,语言流畅。
(3)服装既符合角色气质,又兼具审美情趣。
展演条件:通过获取“古典名著展演”六字拼图卡参与片段展演。其中,改编好课本剧剧本获得“古典名著”卡,确定好服装、道具、PPT等辅助媒介获得“展”卡,排练并预演课本剧获得“演”卡;集齐六字卡片就可以参与正式的古典名著片段展演。
要完成这一核心任务并达成概念性理解,就需要将核心任务分解为三个层次分明的子任务:
子任务一:选择片段,创作展演剧本。
1.阅读课文《草船借箭》,激发阅读兴趣,发布核心任务。
2.阅读另外三篇课文,学习和运用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3.阅读经典名著《西游记》或《三国演义》,针对自己喜欢的片段或整本书,多种形式撰写读后感。
4.小组合作讨论,明确展演片段,合作改编成剧本。
子任务二:课本剧排练,筹备汇演。
1.准备相应的服装和道具,小组讨论协商,分配角色,每位同学选取最适合自己的角色。
2.小组同学计划好排练时间,分幕按计划进行排练,邀请戏剧老师进行相关专业指导,提出指导意见。
3.依据戏剧老师的相关意见进行修改、丰富和完善。
子任务三:古典名著展演汇
1.绘制“古典名著展演汇”宣传海报。
2.推选班级主持人进行主持,组织“古典名著展演汇”表演活动。
3.师生投票,评选和颁发“最受欢迎剧目奖”和“最受欢迎角色”奖。
4.反思复盘。
(二)研讨沈逸老师执教的组内申报课《红楼春趣》
张太梅老师评课:
本课教学效果很明显,有以下几点:
1.分析教材,准确把握课堂目标。通过深入地分析文本,心中明确课堂目标,尤其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人们争先恐后地放风筝带来的快乐。
2.在读中通过重点词语来凸显人物的形象。通过对人物(包括紫鹃、宝玉、黛玉、探春、宝钗、宝琴)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凸显了各位人物的不同形象。突出了他们放风筝时的自由快乐,表现了贾宝玉他们对大观园美好生活的热爱。
3.带领学生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①故事情节完整;②主题思想深刻;③人物个性鲜明;④构思角度精巧;⑤环境描写逼真.
姚彩霞老师评课:
老师在讲解:“ 你对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时,让学生从文中众多人物中挑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并说出印象深刻的理由。引导学生针对文中的中心人物贾宝玉,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理由。
在整个放风筝的过程中,贾宝玉顽皮、欢乐,一点儿也没有居高临下的公子哥儿的架子。大鱼风筝被晴雯放走,自己却从未放一遭儿也不气恼;看见美人风筝做得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来了,便急得头上出汗。众人大笑,他恨得把风筝掷在地下,指着风 筝道:“若不是个美人,我顿脚跺个稀烂。”从贾宝玉的言行举止中,我们可以看出,贾宝玉完全没有公子哥儿的架子,十分率直纯真。学生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人物的形象。
沈逸老师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虽然力求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课文,但是在课堂上对语言文字的挖掘多了一些,让学生体会得少了一些;教师的点拨多了一些,学生的自悟少了一些。如对“于是丫头们拿过剪子来,铰断了线,那风筝都飘飘摇摇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转眼只剩一点黑星儿,一会儿不见了”这句话的理解,由于前面花的时间太多,没有点透,也是遗憾之处。
改进措施:
通过这节课,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师要想把一篇文章教好,必须深入解读文本。教师解读文本的程度越深,领悟文本的含义就越透彻,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就越强。很多的精美段落,细节描写若在平时能相机渗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熏陶,学生情操、文化底蕴肯定会慢慢丰厚起来。
四、活动总结
在本次活动中,沈逸老师在课堂上很好地落实了对略读课文的要求,紧扣阅读提示,让学生充分展示,以学生表演课本剧的形式,达到了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这样的处理高效、精彩。本组全体老师全员参与,准备充分,对名著单元的阅读策略有了更深的研究,对整本书阅读的方式也有了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