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南京市竹山小学!
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教研>>"捉虫"小记>>>>正文

谈新课标理念下数学作业的布置与评价

                            谈新课标理念下数学作业的布置与评价 

“别人都能完成作业,为什么你们完不成呢?”“你们为什么又没做作业啊?”课间走进办公室经常会听到老师们这种质问学生的声音。学生不交作业的现象令老师很伤脑筋,甚至感到很失望。对于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常使用的办法就是批评,课间补做作业,但这些都只能治得了一时,管不了长久,治标不治本。今天批评了这几个学生,明天可能会出现另几个学生不完成作业的;今天补完作业,可能明天他依然会不完成作业。经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老师们布置的作业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例题仿做的题目多,综合创新的题目少,致使学生应付式完成,不求甚解;二是单纯计算的题目多,应用表达的题目少,作业内容乏味重复,学生态度消极;三是要求独立完成的题目多,关注合作互动的题目少,忽视学生合作交流的需要,使部分学困生对作业产生恐惧心理;四是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只见分数不见人,是非对即错式的评价模式,不全面,忽略了在作业过程中所体现的学生的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实践能力,这样的评价有时非但不能起到激励、触动的作用,反而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作业是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的现实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必须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的过程。它不但能促进学生思维、智力、兴趣、意志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方便教师查漏补缺。此外,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和个性,同样意义匪浅作业作为帮助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转化为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布置作业对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我们要让作业过程成为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教师对学生作业全面、公正、艺术的评价,激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的兴趣,进而调动学生热爱数学,以及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美国著名数学家g.波利亚曾提出三个教学原则,即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阶段序进原则,根据这三个原则,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我认为作业布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布置的目的性。即布置作业要体现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简单而言,就是作业练习什么教师心中要有数。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不能急于在短时间内让全体学生掌握,应合理分解难点,科学安排练习,逐步突破,有代表性、典型性、关键性的作业不要认为学生做过就过关,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的反复性作业,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如简便计算就应贯穿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始终;对学生易接受知识连贯性强的内容,宜布置有关开发智力提高思维能力的题目,对一些大数目多数位的计算允许学生借助计算器计算或验算,如在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教学时,把计算器引入课堂,就能化解计算复杂易错的矛盾。这样既能保证让学生及时完成作业,把精力放在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上,也能让他们在体会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2、作业布置的针对性。即作业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师要精选设计作业题,在作业内容、数量、难度上有弹性,不搞一刀切,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让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中等生强化基本技能,学优生优化知识结构,如教师可根据学生水平把学生分成两组或三组,分类布置作业,也可在布置作业的同时布置适量选做题,按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显然行之有效,但要注意不能降低最基本的教学标准。
    3、作业布置的趣味性。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富有情境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去完成。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因此,我便改变传统的作业内容和形式,以口头表达、游戏、小制作、  小调查和小实验等形式来布置作业,这些作业都带有“玩”的色彩,实践证明了这样的作业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如一年级教完认数后,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教完认识钟表后,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钟面,拨一拨,认一认。对于中高年级学生,可以教学生们建立“问题银行”,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存在问题银行里,当时能解答的及时解答,不会的存一段时间后再试着独立解答,不能独立解答的就和同学、父母或老师一起来合作解答。这种作业形式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索的良好习惯,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老师也可以叫学生学写数学日记,数学日记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是有关数学的知识、技能、意志、情感、活动、经验、实践都可以成为数学日记的内容。
    4、作业布置的互动性。《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作业布置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应是教师的“专利”,也可以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一个试验区,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作业题目,可以由优生命题、同桌互相出题、学生自选题等多种形式,这样更能突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我在教学中,每单元学完后,经常会让学生自己整理本单元知识,自己出题,可以自己考,也可考他人,教师也可综合全班同学的试卷出一份综合试卷,供全班同学检测,这样既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又使他们获得了成功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作业的设计改革了,传统的只见分数不见人、非对即错式的评价模式也不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作业评价也应该由对纯粹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新课程作业评价要求我们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注重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现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于是我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如对后进生的作业,我经常鼓励他们:“作业书写工整,希望明天做对的题目能更多些。”对于不同的解题方法,我会在他们的作业后面写上:“你的想法很独特,看来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对于学生没想到的,我会提示:“再想想,还有别的解法吗?”以此来鼓励学生动脑筋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这种采用“等级+评语”的综合做法,更有利于反映学生的发展变化、发展差异及优缺点,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上倡导的人文性,让学生在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讲究作业布置与评价的技巧,对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保证课堂效率裨益不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在作业的布置与评价上多加研究,不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