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数学课程标准》中“合作学习”的理解
浅谈对《数学课程标准》中“合作学习”的理解
当今世界已逐渐融合为一个整体,知识也正以成倍的速度增长,竞争亦日益激烈,个人竞争的方式将极大地限制个体的发展。交往、合作的能力是现代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教育部制订的《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学会合作,应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学会合作,应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现谈几点我对“合作学习”的初浅认识。
一、 合作学习的三个优点
传统教育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现代教育中越来越突显“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数学教学应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交流、发展能力已是改革重点。所以我认为合作学习是符合教育规律和教育改革的。
1、合作学习易形成民主自由、开放活泼的教学环境。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具有较高的权威,多是老师问,学生答,老师讲,学生听,而合作学习倡导的是师生之间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它的组织形式,如:小组操作实践、观察、讨论、猜测等,更易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
2、合作学习易突出主体地位,让学生放飞思维,解放行为。
许多教育专家提出让学生体验成功,帮助学生加强自信心。合作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一改过去按教师设计的统一模式进行学习的方法,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实践、合作交流来经历知识获取的过程,在教学中学生有较多空间的自主行为、思维开阔、民主交流,可以有争论、辩解、思考。如在教学5以内数的分与合时,教师先提出“把4个桃放在2个盘子里,可以怎样放”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4可以分成几个几,再提出“几和几合成4”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接着提出关于5的分与合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把结论交给学生自己得出,然后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填一填,完成2和3的分与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交流,独立操作,体验了成功,所以学生思维开阔、发言踊跃,积极性非常高。
3、合作学习易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能力形成。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大胆发言、自主交流、积极辩解、辨识反思,极易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探索、形成的过程中。在学习过程中,其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辨别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极大发展。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教师先出示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提出数学问题,接着采用卡通图片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再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探索、交流等活动,在学生的交流中呈现各自的算法,使学生在感受不同的算法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 合作学习的四种训练方式
在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训练应做到以下四点:
1、提供合作条件,培养合作意识。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和其他社会问题,使得许多孩子没有机会或很少与其他孩子一同交流,缺乏合作的经验,他们喜欢按自己的意愿活动,缺乏集体观念,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合作能力的形成,因而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的环境和氛围,在教学设计中,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和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如在组织形式上,可以改变以往班级课桌结构,采用几人一组、圆桌围坐、扇形座位等多种方式。
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增加交流,逐步树立合作意识。如在“数一数”时,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数数,你数给我听,我数给你听,你数木马,我数蝴蝶,看谁数得好,数得完整。在教学中还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或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如在教学数的分与合时,可设计“找朋友”的游戏;在教学加减法时,可设计“算式接龙”游戏等。在合作学习氛围中,学生渐渐学会交流,潜移默化地形成合作意识。
2、训练合作技巧,培养合作习惯。
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是否顺利、融洽取决于学生是否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掌握简单的合作技巧,重点要训练他们学会听、学会讲,学会观察,比较和思考。如在教学“滚一滚”中观察各种形体的木块滚的过程,讨论哪个滚得快,想一想为什么?在“堆一堆”中通过合作、实践逐渐知道“平的”容易堆,“圆的”难堆,在“失败”中进行思考、理解。在“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中逐步加深对形体特征的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再如在教学“统计”时,老师出示一些小动物,问“怎样能知道哪种小动物多,哪种小动物少,多多少,少多少?”让学生分组合作,并通过动手、操作,再进行交流、比较,从而得出分类整理是比较好的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等训练逐步培养合作能力和合作习惯。
3、参与合作指导,进行有效调控。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力不同,在合作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因而得到的发展也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合作效果,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教师应参与合作指导,对合作学习进行有效调控。如采用你做我看、你讲我听、你说我辨、你说我想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实践、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如在教学“丰收的果园”时,老师首先让学生观察图,自由地交流发言,将自己看到的说一说,然后老师问:“小猴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从这里看,梨树在哪一边?”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回答加深对方位的理解。再让学生亲身实践,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说一说“从这里看,苹果树在哪一边?”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情况也不同,再让各组交流合作还可以怎么提问?由于教师的有效调控,使学生学习欲望增强,积极性更高,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激发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4、提高合作效果,在合作中创新
教育不仅让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合作学习这种气氛活跃、形式多样、民主开放的教学方式更易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统计”时,我把全班分成4个大组,根据每组中同学的学习、发言情况给出小旗、五角星、小三角等评价图标,杂乱地贴在黑板上。在课的结尾处,学生已掌握了统计方法之后,老师提出“能不能将这些图标进行整理和统计?”学生经过交流,提出可以按组分类统计,也有提出每组中图标还可以分类统计,然后教师又问:“你能从统计中知道什么?”又是一番小组讨论、交流得出了可以知道哪组得到的图标多,哪组发言积极,还可以知道哪组发言最积极等结论。这样设计不仅学习了统计知识,还渗透了“比较”的思维训练,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点燃了学生心中创新的火花。
三、 合作学习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合作学习注重合作交流,共同发展,鼓励创新,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在组织教学中应注意处理好两个问题:①要处理好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之间关系。“课程标准”提出教育“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合作学习的目标也是让每一个学生个体得到充分发展,要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交流、讨论辩解中都有所收获。②依据教学内容,精心组织,讲究合作效果。有的教师误以为合作学习就是把班级分成几人一组就可以了,这是一种误角。合作学习也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可以选择直接交流、间接交流、小组交流、集体交流,甚至师生之间交流等多种方式,在交流中有发展,在交流中有反思。总之无论选择何种方式,都要讲究合作效果。
- 上一篇:谈新课标理念下数学作业的布置与评价
- 下一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