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繁花盛 教海棹歌扬 ——基于文本体验情境的“表达与交流”课堂实践研究
三月繁花盛 教海棹歌扬
——基于文本体验情境的“表达与交流”课堂实践研究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教育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探索,为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在授课中示范、引领作用,为广大教师提供互观互学、交流研讨平台,2025年3月27日星期四上午,姚彩霞名师工作室组织开展“基于文本体验情境的‘表达与交流’课堂实践研究”活动。
首先,由竹山小学张凤云老师执教《田忌赛马》。课堂上,张老师宛如一位智慧的引航者,巧妙布局教学流程。她精准定位,带领学生“明确目标,了解人物关系”,迅速为学生们搭建起理解课文的基石,让文中人物跃然纸上。紧接着,镜头聚焦“关注比赛过程”,学生们仿佛置身于那场激烈的赛马现场,跟随着老师的引导,仔细剖析每一轮赛马的关键细节。随着教学的逐步推进,“关注重要人物”环节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孙膑这一关键角色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探寻他智慧深处的奥秘。而在“思辨比赛结局”部分,更是思维火花激烈碰撞之处,学生们在张老师的鼓励下各抒己见,大胆质疑,深入思考孙膑计策背后隐藏的精妙思维逻辑。
之后,横溪中心小学的朱玉兰老师执教课例《棉花姑娘》,精准把握低年段学情,以动物和棉花的图片激趣导入,巧妙衔接学生生活经验与文本情境。识字环节融合生活化素材与形声字规律,方法多样。朱老师抓住“为棉花姑娘治病”这一教学主线,以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生动而富于变化的教学手段,串联起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注重整体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整体感强。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可爱,朱老师生动的讲授,丰富的肢体语言,让孩子们在课堂中释放出天真可爱的本性,学生达到了爱学、乐学、主动学的境界。
随后,竹山小学刘俊蔓老师教学《牧场之国》一课,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简单回顾了对荷兰的印象,以“荷兰牧场”为核心情境,通过“牛群吃草”“骏马飞驰”“群畜活动”“牧场夜景”等画面,引导学生沉浸式感知文本。接下来由扶到放,让学生用“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的方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研读“骏马飞驰”“群畜活动”段落,学生通过分工汇报、补充评价,共同解读荷兰“自由”“安闲”的特点。紧接着,教师聚焦“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通过“找静句一析动景一悟反寸”的阶梯式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无声的静”与“以动衬静”的表达效果。最后,教师巧妙地设置“放学后的校园”为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动静结合”手法,并借助“静态的夕阳、走廊和动态的流水、落叶”等意象创作。
课后,刘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她在《牧场之国》的课堂实践中,采用小组讨论与“小先生制”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深入探讨文中骏马飞驰、群畜悠然等场景;“小先生”登台分享见解,生动解析荷兰牧场图景,并引导同伴多角度思考。课堂氛围活跃有序,学生积极性显著提升,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及自信心得到全面锻炼。这一实践不仅深化了文本理解,更让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展现了自主学习的无限可能。
最后,张梦雨老师围绕“文本体验情境的表达与交流”开展讲座。张老师基于新课标理念,以三位教师的课堂实践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情境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张凤云老师执教课例《田忌赛马》,以字谜导入激发兴趣,通过阶梯式提问引导学生分析策略,并借角色朗读与小组讨论培养思辨能力。朱玉兰老师在《棉花姑娘》教学中,以“动物医生”为情境主线,通过角色代入激发学生共情与表达。刘俊蔓老师执教《牧场之国》时,创设“荷兰牧场”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及小组合作探究“动静结合”手法,在语言实践中提升审美与写作能力。 讲座尾声,张老师总结:“以情境促表达,以实践育素养”的教学理念,能够为语文课堂注入新活力,深入文本,体验情境是落实新课标的关键抓手,能将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实践,促进语言能力、思维发展与情感升华。
本次研讨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路径,受到与会教师高度评价。在活动总结环节,姚彩霞老师鼓励年轻教师深耕教研,在课堂中实行“小先生制”,引导学生敢于表达、勇于质疑、善于辨析。探索情境教学正在路上,期待我们的课堂能够成为语言与思维生长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