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南京市竹山小学!
您的位置 >>首页>> 校本研修>>>>正文

科学教研组活动之二--朱乐老师执教组内研究课《人的呼吸》

科学组内教研课--《人的呼吸》

一、活动主题

关注学生思维发展

二、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第十周周(2021.11.4)

1.png


 

研讨时间:周五上午第一节课

 


研讨地点:科学组办公室



三、活动记录

114日上午,朱乐老师在组内开展研究课,执教《人的呼吸》,科学组老师集体参与听课及研讨。

首先,朱乐老师简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人的呼吸》是三上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的起始课,重点研究人的呼吸系统,主要教学内容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感受呼吸,体验呼吸时身体的变化;第二部分认识呼吸器官并了解呼吸器官的作用及工作流程;第三部分,研究我们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第四部分,小结并简单的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过程。

接着科学组的老师们对本节课进行了集中研讨和交流。

张强老师认为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时,学生操作有点困难,教师要加强引导,可以录制一个操作视频,观看视频后,引导学生说一说实验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这样不仅能提高实验的效率,也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孙珍珍老师认为学生的提问要简单、明了,要让学生听得懂,尤其是关键问题的设置。课堂上教师不能总是重复学生的话,要能从学生的回答中提炼出关键词,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

郭小霞老师认为介绍呼吸器官的作用时,要重点引导学生重点了解肺的作用,这对学生来说有点困难,教师要加强引导,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如何交换的,氧气从哪来到哪去,二氧化碳从哪来到哪去,帮助学生理解呼吸的过程,同时了解呼吸的意义。

陶强老师认为三年级学生对呼吸并不陌生,我们每天都在呼吸,但是到底有哪些器官属于呼吸器官,它们的位置在哪里,气体在人体内是如何交换的、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等问题,学生是不太清楚的,或者说他们的认识是不完整的。本节课老师能够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呼吸器官,而且教学很有层次,有深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最后,朱乐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小结。《人的呼吸》这节课知识性比较强,但是在教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尤其是如何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关注生长点,让学习真的发生。 

 

附:活动照片

区课.jpg

小组合作1.jpg

研讨.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