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一盏灯——“小故事大先生”专栏征文
点一盏灯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
一.一节课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我刚工作的第一年,我教一年级,已经上了大半个学期。在旁人看来,我的工作简单轻松,就是带着小孩子们读读书、识识字。但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当我在课堂上奋力地讲解,再望着孩子们懵懂的双眼时,我知道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对,我想要去突破,可是我却无能为力。
那天,我上《雨点》这一课,一篇短短的儿童诗。我用同样的方式开始了自己的“独角戏”。当我请班上一位很优秀的孩子说一说“你觉得小雨点怎么样啊?”,孩子给我的反应却是无动于衷。她呆呆地站着,仿佛在告诉我我刚刚的讲解都是白费功夫。我很生气,气孩子,更是在气自己。“总要说句话呀!”我吼起来,多日的痛苦在今天爆发。可换来的却还是沉默、沉默、无尽的沉默。最终,沉默被孩子打破了,“老师,我想读!”孩子怯生生地望着我。我顿了顿,然后点了点头。孩子声情并茂地读了起来,那声音时而委婉,时而高昂,时而舒缓,时而激荡。从她的朗读中,我分明看到了那活泼、快乐的小雨点在跳跃着。
这就是我想要的课堂!在孩子的朗读声中,我迸发了一个想法:其实,语文的教学也可以很简单,只是有时我把它想得太复杂。一年级的孩子,他们需要的是什么呢?难道是我繁琐的讲解?我们并不需要拔高目标,否则也可能会揠苗助长。想想之前,我教学《春笋》,这一课里有一个“冒”字,当时的我竟愚蠢到用换一个字来引导学生理解“冒”字之妙,结果,我一个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讲,真正是使出浑身解数,而孩子们却毫不领情,气氛着实尴尬。现在想想,道理还是应该领会于读中。
孩子的一句话,让我对语文教学豁然开朗。或许夜晚我会做个好梦。在梦里,我和孩子们依旧一起读着书,听着音乐,写着字……那是一幅美丽的画,但愿吧!
二.一个人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我工作的第四年,这时的我已然有了“经验”。我深知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也一直领着我的孩子们散步在书海之中——氤氲书香的午后惬意时光,采撷散发着露珠光彩的“小果实”,趣味盎然的“绘演”活动,精彩纷呈的各种竞赛......但是,这样的生活总有一个孩子融不进来,他就是小唐。在当下语境中,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实足的“学困生”。课堂上,他常有的姿态是低着头,不说话,偶或抬起头,也绝对是两眼茫然。对于这样的孩子,我该怎么做呢?
一天,小唐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去上体育课,就坐在了我的办公室。我让孩子自己选一本书看看,他选了绘本《我爸爸》。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却还爱看绘本,而且是这么简单的绘本,我有些不能理解。果然,只看了一会儿,孩子便把书合上了。“这么快?知道书上讲了什么内容吗?”“知道啊!就是我的爸爸很厉害!”小唐的这句话,莫名地吹皱我内心的“一池春水”:让小唐读书,仅仅是为了让他有事可做吗?我总是鼓励孩子读书,可是如何有效地和他们一起交流、讨论一本书,在书中收获属于自己的情感体验——这一点,我没有想到。
之前,我看过英国作家艾登·钱伯斯《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这本书,书中提到“从自己开始学习当一名读者和说话者是进步的最佳方法。”他的话给了我灵感,于是我和小唐一起重读了这本书,“我爸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酷!”“酷在哪儿?”“他是个了不起的歌唱家!”“你也学着这样说说你的爸爸吧?”“我爸爸抽得烟像火车一样多。”就这样,我们快乐地聊了起来。
往后的日子,小唐和我亲近了很多。他开始和我一起读书,一起分享,甚至在我的鼓励下,勇敢地站上讲台把我们一起读的《我爸爸》读给了全班听。小唐的改变让我开始真正理解“读书”不仅是一种理念,一种姿态,更有一种力量——一种春风化雨般的力量。既然小唐可以从中获得成长,那为什么不将这一活动延伸到班上的每一位孩子呢?由“偶然”迈向“必然”,由“必然”走向“自由”——一种“班级共读”的方式也就水到渠成。
这就是我和小唐的成长,一本书影响了一个人,一个人影响了一群人。不管别人怎么说,文字和思想能改变世界。
三.一群孩子的故事
“走着走着,花就开了!”我爱读书,我也爱带着我的孩子们读书,在书中静待花开。在一次次的阅读中,有沉重的思考,有扼腕的叹息,但也有甜蜜的微笑。
故事发生在我工作的第七年,我又开始教一年级了。在新的一学期里,我带着孩子们尽情地游乐于绘本之中,自己也和他们一同成长。每一天的中午,我们总会坐在一起,静静地打开一本书,我读给孩子们听。《爱心树》、《猜猜我有多爱你》、《花婆婆》、《我的爸爸叫焦尼》、《爷爷一定有办法》、《逃家小兔》、《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一本本的绘本故事唤醒了我的童年,也拉近了我和孩子们的距离。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受那一群孩子味儿浓厚的孩子,一群可爱而又神奇的动物。虽然这些都是虚幻的不存在的事情,但是有孩子味的孩子就是快乐、天真的孩子,有孩子味的的老师就是快乐、天真的老师。
我们的班级里还有一个漂亮的小书架,书架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书。《淘气包马小跳》、《一年级的小豌豆》、《一年级的小蜜瓜》、《小猪唏哩呼噜》、《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恐龙的秘密》、《女儿的故事》、《小桔灯》、《小巴掌童话》等等,孩子们每一天都徜徉在书的海洋之中。每一周我都会用一节课的时间举行读书活动,如“好书介绍会”、“听我来读最精彩的佳句”以及“讲故事比赛”等活动,这些都使孩子们体验到了读书的快乐。
不久前,我们读一本名叫《我是霸王龙》的绘本。读完之后,我发现我的胸口堵得慌,眼泪盈满眼眶。看看孩子们,居然与我相同的表情。我说:“你们怎么了?”孩子们说:“我们很难过。小翼龙还是离开了,我们想哭了。”我欣慰于孩子可以在阅读中收获属于自己的情感体验,我更欣慰自己能和孩子一起在阅读中找到情感的联结点,让我与孩子的心贴得那么地近,那么地紧。
我发现,我越来越来喜欢选择一本自己未曾读过的童书,和他们一起阅读了。童书,让我的心变得越来越平和,柔软,细腻;童书,让我和他们的感情越来越亲热、温馨、甜蜜;童书,让我看见了一方纯净的天空,我,孩子,愿在这片纯净中飞舞、翱翔。
在追溯这些发生在我和孩子们身上琐碎的故事时,脑海中突然浮现了当年入职宣誓时的那句话“学生对我很需要,我对学生很重要。”我们常说老师是孩子成长中的点灯人,其实孩子何尝不是我们的点灯人呢?一个点灯的人是不写宣言的,那每一盏的照亮就是我们的宣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