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学生共成长——“小故事大先生”专栏征文
我与学生共成长
于瑾
细细算来,我正式成为一名老师已经将近三年了。时间,削弱了初为人师的紧张感,随之而来的是面对学生种种的喜怒哀乐。还记得当我得知自己要带一年级时,我的内心有一些小小的雀跃,可以从一年级开始看着学生渐渐成长,是一件想想都觉得很幸福的事情。
开学前,我默默打开班级 QQ 群相册,想象着这48位宝贝的可爱模样:“哇,这个好可爱,肯定特别听话。”“哎,这个会拉小提琴,可以让他露一手。”“这个帅小伙还爱做公益呢,一定会特别配合我。”
就这样盼望着、盼望着,学生们来了,而理想和现实,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初见他时,一双乌黑的大眼睛镶嵌在肉嘟嘟的小脸蛋上,长长的睫毛令人羡慕,紧接着,他张开小嘴巴,用独特又充满稚气的声音怯懦地向我问好:“老师好!”个头娇小的他,和同龄人比起来还像幼儿园的小朋友。他就是我的“小蜗牛”——小小。
小小的长相和声音都十分讨人喜欢,然而正式上学后,我慢慢发现了他的“独特”。不出意外地,他也成了是我每天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一大拦路虎。
片段一:课堂上,他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常常作业拖拉或不做,老师提醒,他听后只会干着急,却不知抓紧时间继续完成。然而,当下课铃响起时,他知道“死期”到了,伴随着组长收作业的,我们总能看到他拿着只写了一两个字的作业本大哭大闹,脸胀得通红,鼻涕眼泪一把又一把......
片段二:很多次在课堂上,当老师抛出一个问题时,他总是第一时间高高举起小手,用全身的力气告诉大家他会。然而,当老师没有喊他回答时,他还会大声叫道:“哎哟,我会!”不可否认,这严重扰乱了课堂秩序,老师让他坐下,他低下头,紧紧握起小拳头,嘴里还嘟嘟囔囔道:“我讨厌你!”对待老师的批评,他总是不以为意,甚至抱有大大的敌意。
片段三:小小不太擅长体育运动,总是很抗拒体育课。每次体育课前,总会跑到我的办公室假装生病,“我肚子疼,不能跑步。”“我咳嗽,妈妈说不能去操场。”“我昨天妞到脚了,不能跳绳。”......
与小小妈妈面对面交流后,我了解了他“独特”背后的原因。小小刚出生时,曾患有先天性疾病,脑部曾动手术,父母及家中老人对他的成长格外溺爱。上学后,父母对他的学习抱有很大期待,但爸爸与妈妈的教育理念不统一。妈妈对孩子依旧宠爱,爸爸却比较严厉,每当小小犯一点错误时,总会动手打他,轻则用竹棍敲打手心,重则会让小小身上留下青了或紫了的印记。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小小爸妈常常为此产生口角。
如何改变我的“小蜗牛”呢?我不断摸索着。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思想比较单纯,教师对学生表现出的喜、怒、哀、乐、期望与信任等,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进步、人格形成等产生重大影响。
抓住时机,建立师生信任。
每次上完语文课,我总是发现教室里散落着一些纸屑,却没人捡起来。当我把目光转向孩子们时,只见小小也正盯着我看。突然,我灵机一动,可以把这个任务交给小小吗?我来到小小身边,俯下身对他说道:“小小,老师发现每天教室里总有一些纸屑“坏人”们,让我们的教室不够整洁,怎么办呢?你可以把他们捡起来吗?”“当然可以”小小脱口而出。我紧接着说:“从今天起,教室里的垃圾“坏人”们就交给你了。老师聘请你做我们班的小小巡查员,好吗?”看着他点点头,我的心里很是欣慰,现在的孩子很少愿意多看地上垃圾一眼,小小却愿意接受这个活。然而,我又忐忑不安起来——我这个决定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吗?小小真的能做好妈?接下去的第一天,当我走进教室时,地上没有纸屑;第二天,没有;第三天,依旧没有……周五,我在班会课上着重表扬了他,并在全班面前和他说道:“小小,表扬你把老师交给你的任务完成地这么棒,老师和同学们都要谢谢你,为我们班级整洁奉献了你的力量。”“老师,我很喜欢这个工作,这是我第一次做,我也能做好。”
他的话不禁让我深思:这不就是我对他的信任所折射的属于他的光芒吗?他在我的信任中体验到了强烈的存在感。而我在他的实际行为中对他有了肯定与赞许。“小小巡查员”让我们彼此有了信任。
师生关系是相互的,需要双方共同努力。而教师在其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起着教育、引导、示范、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我深信只有用真诚、信任、理解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建立积极、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巩固、升华师生之间的情感。
故事约定,协助习惯养成。
平时自由散漫的小小,课堂上的注意力非常不集中,不但自己不听讲,还影响其他同学学习。 在和妈妈的交谈中,我发现调皮捣蛋的小小有个特别的爱好——听故事。
多好的契机呀!让小小改变现在的任性,养成好习惯,让他尝到“甜头”是个好主意。于是我拉起他的小手,和他说道:“小小,要不要跟老师来个约定,如果你能利用好上课时间,及时完成作业,及时交作业,老师就奖励你一个故事。如果你能在课堂上遵守纪律,那老师也奖励你一个故事。如果你遇到困难,就只会大哭大闹,却不想着怎么去解决,那这一天就没有故事听了了。”
“真的?太好了!”只见他乐得合不拢嘴。
之后便是观察期,第一天的课堂上,当老师提出问题后,小小虽然没有控制住自己高高举起的双手,但他学会克制自己的小任性,把答案“憋”到下课后告诉老师;第二天,小小抓紧课堂时间,完成了作业;第三天体育课前,小小没有来我的办公室“装生病”,也没有找理由逃离体育课,在体育课上尝试着跳绳,和同学们玩得不亦乐乎......
的确,小小在很多方面都在进步着,看着他的进步,我又一次在班会课上肯定了他的进步,并鼓励他继续努力。之后的日子,小小的哭闹越来越少,故事之约,让我看到了他正在努力着改掉坏习惯。
改变需要过程,成长需要时间。我的“小蜗牛”正在慢慢地前行着。
家庭沟通,共筑成长之路
小树苗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大树的庇护,而且需要沐浴阳光,迎接风雨,不断地修剪枝丫,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孩子也是一样,他们需要父母的陪伴,需要和父母沟通,需要向父母求助,在面对人生的分叉路口时更需要父母为其指引方向。在得知小小特殊的家庭教育后,我找来小小的爸爸妈妈,分别进行了沟通,和他们约定好对孩子的批评教育不能一味靠打、骂,而是要智慧地通过沟通化解。孩子的成长,更需要爸爸妈妈做家庭的“桥梁”,和爷爷奶奶进行沟通,在家庭中统一对孩子的关爱与批评。
家校思想统一后,我们共同顺应小小成长的节奏,对小小多悦纳,多陪伴。每当小小有进步时,我就加以表扬,圈出他写得漂亮的字画上“五角星”表扬,或在他的作业中贴小红花,拍照发到班级群中表扬。而当他犯错的时候,我和小小约定,回家后主动向爸爸妈妈承认错误,主动承认可以抵消一次“挨打”。渐渐地,在爸爸妈妈和我的沟通中,我发现爸爸妈妈对小小的管教节奏、方式慢慢变得统一了;和小小聊天时,我总会问上一句:“爸爸打了吗?”“没有”这样的回答也越来越多。
我的付出,父母的改变,小小的进步,都让我们倍感欣慰。我明白,这不仅仅是学习上的进步,更是心理上的进步。但我也更加明白,要让一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对他的教育,我们还需做到更用心、更细心、更耐心。成长路上,我们愿等你慢慢向前进!